补气血,从老东西开始
商业时代,大家早已被培养起“喜新厌旧”的习惯,多数人都认为“越新的东西越好”,不断地购买新商品,不断地丢弃(或存放)还有使用极大价值的东西。在这种想法的鼓动之下,其实还产生了很剧烈的攀比心理与行为,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
如果经济富裕一直买新东西还算情有可原,现在就连不少缺钱的人都热衷于“换新”,为了所谓的“面子”,钱包被掏空之余,还负债累累。但这种做法终究是有害的,也非常不环保。而只要一日不舍弃“越新越好”的念头,气血流失就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我是很少买新东西的,什么新款产品,无论有何噱头,对我都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我始终认为,商品是生活的工具,要买需要的、负担得起的那些,不能把拥有某些商品变成生活乃至赚钱、快乐的目标。
我本身就有快乐的能力,哪怕没有潮流的商品,赚了钱也可以不买商品来犒劳自己。总体来说,我是比较“抠”的,直到现在手机用的价格都不超过2千,还是已被人淡忘的“诺基亚”。至于衣服,很多我都是穿了五年以上,穿在里面的破了洞也会继续穿。
一方面,这让我少了赚很多钱的需要,哪怕赚得不多也能存下钱,腰包越来越鼓之后,就有底气“裸辞”,也不需要在领导、老板面前唯唯诺诺。虽然家里穷,也可以挺直腰板做人做事,这是逆袭的基础。
另一方面,用老东西其实是最节省气血的方式。因为你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比如不用怎么烦恼今天穿什么,随便都行,能节约不少时间。很多大佬都只有一套衣服,数量多,但款式都一样。也不用再花气血去适应新东西了,比如新鞋搁脚就是麻烦脚再去适应全新的挑战。
也许我们的意识上喜欢新东西,但对身体而言,陌生的新东西通常都会被首先视为“威胁”。用新东西就像身体在熟识一个陌生人,刚开始都会很谨慎,确保“不是坏人”,通过考核之后才会被列入“可信清单”中,就不会产生排斥反应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与新东西接触的所有身体组织和功能,包括皮肤、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都需要在后台干很多的工作,才能适应好。那些每天衣服都不重样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光鲜亮丽,实际上是每天都在白白浪费宝贵的气血。
除此之外,旧东西上多少都会残留我们身上的气味甚至组织,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我们穿旧衣服、睡在自己床上的时候会感觉特别安心,很容易放松下来。相反,如果是穿新衣服或睡在酒店床上,就很容易不舒服。
有些人会保留出生后用的襁褓或者家里替换下来的枕头套等物品,带到学校宿舍或者酒店去,就有一种熟悉感,能帮助他们顺利适应新环境。这些用了几十年的老东西,充满“灵气”,可是绝佳的补气血“神器”。不过可惜,很多人都把它们丢掉了。
我家里还保留着爷爷奶奶的一些用品,比如一个翻盖的柜子现在我爸用来放扳手钳子这些工具,大概他用的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从这里面拿衣服的场景吧。难怪他的气血一把年纪了还特别充足,“怀旧”或许是个重要原因。
我以前不是很理解,现在终于明白了“老东西”的价值。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这个意思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点“老东西”作为“镇山之宝”,那也就没有什么灵气可言了。
那些名门望族,基本上都是在一个老地方有几百年积淀的。而现在很多人脱离了自己的老地方,在一个全新的地方落地生根,会过得比较辛苦。因为他们没有了老东西的支持,什么都得重新适应,自然要耗费很多气血。
虽然人挪活、树挪死,但我们还是不能把根丢掉。把根留住,才有希望和未来。很快就清明节了,把握机会,回去寻根吧。
再新、再好的商品,不过也是昙花一现,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一直在反复使用的老东西。这些老东西,其实早就变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老东西越有价值,我们的生命也越有价值。
我这个观念,其实已经比环保更进一步了。减少消费新商品,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这第八套广播体操,二十多年的老东西,它不是也比那些一天一个样的网红健身操有价值吗?明年它一定会变得更有价值,但网红健身操应该早就已经被新的网红健身操取代了。
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我为何独钟于此了。我并不依靠第八套广播体操这个“新形式”来吸引大家,而是用“温故而知新的精神”来感染大家。
常练常新,可以登峰造极。
没有第八套广播体操,我也可以有八段锦、太极、五禽戏、易筋经、第九套广播体操或别的形式,但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我的精神”。
是我这个人,才让第八套广播体操有了不一样的表现和意义。到现在,我也还没有发现网上有别人在这个领域这么模仿我闯出一片天地的。
所以,特别的是我们自己本身和付出,而不是我们拥有的物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