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味中药,把痛风治得贴贴服服
这两味中药,把痛风治得贴贴服服关于痛风这个疾病,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大多数人可能永远无法感受甚至理解它。有句老话说得好,牙痛虽疼痛,却非大病;然而,与痛风的痛苦相比,牙痛简直不值一提。痛风往往在夜晚宁静时分突然袭来,疼痛犹如猛虎撕裂关节,令人痛苦万分,因此痛风又被称作白虎历节。
痛风从何而来?它源于脾胃。在古代,痛风被视为富贵病。无论是皇帝、将领还是官员、显贵,他们都享受着各种美味佳肴,饮食过量,因此痛风的发病率相当高,而普通民众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
《内经》中提到,饮食过度,足以引发疾病。这说明,过度的饮食真的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痛风实际上是一种与饮食有关的病症。
通常,男性更易患痛风,因为男性更倾向于热衷于吃肉和大量喝酒。而肉和酒正是导致湿气的罪魁祸首,长期过量饮酒与食肉的人,往往湿气较重。而现代不少男性喜欢喝碳酸饮料,都是糖分,过多摄入甘味也容易在体内转化为湿滞。
除湿气外,还有热气。痛风发作时关节出现的红肿,这其中包含热气。这热气从何而来?源自湿气。湿气在体内积存久了,便会转化为热气。这就好比将一片湿布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过一夜后再查看,湿布已经变热了,这说明湿气转化为热气。
痛风一般先从腿脚开始。因为湿气沉重,易于下行。就如同一槽泥水,在搅拌过后,经过一段时间那些浑浊的物质都会往下沉淀。湿邪这类物质在人体内会向下行走,最终到达大脚趾,再也无法前行,于是便驻足于此。
饮食过量导致酒肉在体内积累,堵塞人体经络,同时产生湿气和热气,损害脾胃。脾胃受损相当于正气受损,正气虽想将邪气驱逐,但力量不足,难以实现。经过漫长岁月,恶果终将显现,西医所称的痛风结晶即为痛风石。这些痛风石堆积在关节处,导致气血经络受阻,如何能不疼痛呢?
至此,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祛热清湿。理解了这一原理,痛风这头猛兽就变得不堪一击,轻易战胜。
在中医领域,有一种治疗痛风的简易方子,仅包含两种药材:黄柏和苍术。尽管这个方子简单,但它出自名医之家。其创立者朱丹溪,是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尽管朱丹溪四十岁才开始学习中医,但他天资聪慧,勤奋努力,在短短几年内在医学界大放光彩,最终成为一代名医,声名远扬。
这个方子叫做二妙散:黄柏、苍术,各15克,水煮服用;或将两药等量研成细末,每次服用3至5克。。
朱丹溪最初创建这个方子,主要用于解决湿热下注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湿热总是喜欢向下沉淀,它沉淀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沉淀到前阴部位,可能导致湿疹或瘙痒;沉淀到子宫,子宫便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就像一根木头置于潮湿地带,久而久之就会发霉。因此,许多妇科疾病都与湿热有关。
沉积至下肢,下肢关节便会出现红肿、炎症和疼痛。观察痛风常发生在脚趾和膝关节附近,皆位于人体下肢,岂非也是湿热下注的结果?因此,它们本质上是同一问题。
在几乎所有治疗痛风的方子中,都能看到这两种药物的身影。因此,即使不加其他药物,二妙散仍可治疗痛风。然而,实际上,这个方子对于早期和急性期的痛风较为有效,若病程已久,则需另寻解决方案。
黄柏是四大苦药之一,具有极强的清热作用。古人云,黄柏清热贯通全身。从头顶至脚跟,无论热毒在身体哪个部位滞留,黄柏都能毫不留情地将其驱除。
在此方子中,苍术有两个作用:一是健脾,二是祛湿。
虽然白术也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但为何不选用呢?白术与苍术虽同为兄弟,但白术以健脾为主,而苍术以祛湿为重。苍术的气味更为浓烈,能迅速驱散体外。因此,若以祛湿为主要目标,使用浓烈的苍术更能借助其辛烈香气,令水湿消散,同时修复脾胃功能。若以健脾为主要目标,祛湿为次要,则选用白术。
黄柏和苍术,一者清热,另一者祛湿;一者性寒,另一者性燥。清热而不滋养湿气,温燥而不助长热邪,二者相互补充,这两种药材便能轻而易举地征服痛风。
二妙散是治疗风湿热痛或者湿热脚气的常用方。辩证要点是以肢体沉重、肿痛,舌苔腻(有湿),微黄(有热)。对应的西医病症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下肢溃疡等属于风湿热邪的患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