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发表于 2023-9-1 09:02:07

老了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这一点

老了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这一点
原创 十点阿慌 十点读书1912人听过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和父母‘不亲’的人,更容易幸福。”



乍一看,会觉得这个论述太极端了。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儿女多年,且不说儿女报答不报答。



怎么就换来了“和自己不亲近”的下场呢?



直到有天,我刷到这样一个新闻,才渐渐明白背后原因——



一位年近30岁的女性网友,一直以来都很文静乖巧。



前阵子,因为很喜欢某个偶像,鼓起勇气去染了同款头发。



其实也不是全染,只是把刘海和后面几撮头发漂白了。



染完后,连朋友的妈妈都夸她不一样了,很漂亮。



她也很开心,走在路上都自信不少。



但回家之后,却遭到妈妈不断地念叨:



“太夸张了,不好看。”



“不符合你气质,我看了不舒服。”



“走出去要被邻居笑死了。”



她本以为妈妈过几天就习惯了,没想到,妈妈每天起来都要说几遍。



终于,她迫于妈妈的念叨,去理发店染回了黑色。



图片



上色的时候,她忍不住哭了,压抑着情绪和妈妈说:



“我觉得你这样做不对,染头发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一点自由你应该要给我。”



谁知妈妈却说:



“那你不用考虑我的感受了吗?”



一句话堵上了网友的嘴,她不再说话了。



回去后,网友收到了妈妈发给她的消息:



“妈妈是爱你的,我很高兴你今天听话了。”



让人窒息。



网友也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崩溃大哭。



对她来说,这样的夸奖就像在讽刺她:



你即使30岁了,也依然得是个“听话”的乖乖女。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很多父母,总是简单都把“孝顺”理解成了“听话”。



因为你“不听我的话”,所以你不孝顺,所以:



你不结婚,等于不孝顺。



不生孩子,就是不孝顺。



你不在我身边工作,就是不孝顺。



……



但期待一个孩子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就会遏制孩子自身的想法。



在这样长期的自我压抑下,孩子就会渐渐选择“说谎”或“逃离”。



和父母“不亲”,只是个表象。



想要摆脱父母控制,掌控自己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图片



伊能静也曾分享过自己养育孩子的心得。



孩子还小时,只会拽着她衣角,奶奶地喊“妈妈不要走。”



这个时候,她说什么,孩子都会听,也很爱听。



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想穿特立独行的衣服,有各种各样的爱好……



她明白了,孩子始终都要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不但会飞走,而且你得给他安好翅膀,让他飞走。”



“他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经由我的爱来体验这个世界。”



理性又温暖。



既懂得关注他成长的每个阶段,又能倾听孩子真正的需求。



伊能静的姿态不是俯视的、居高临下的。



而是俯下身来,平等地看着孩子。



有很多父母,会习惯性地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希望给孩子带来帮助。



初衷是好的,大部分也是对的。



但因为过于强制,导致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图片



看过一个网上的真实事件,事件中的女孩,我们暂且叫她小意。



刚毕业的小意,选择独自到别的城市工作。



这是她第一次脱离父母,尝试自己租房、采购生活用品。



虽然很辛苦,但觉得很满足,也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里。



但她的父母却以担心她为由,强制要求在她房间里安装监控。



甚至观察她几点上下班,家里有谁来过。



女孩偶尔回家,父母就会轮番劝说她回来身边。



女孩觉得父母管控得太严格了,终于在他们面前发了一次大火。



妈妈却说:“你长大了,我还管不了你了吗?”



女孩觉得又生气、又委屈,她跟妈妈说:



“以前我小,你们这样管我,我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我已经成年了,还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呢?”



“我们还会害你吗?还不是为了你好,怕你吃亏啊!”妈妈没有接话茬,只是继续强调着。



你发现了吗?



这样的要求,并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孩子真实的需求。



本质还是在强调:



我比你有经验,你必须听我的,必须认可我。



说到底,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图片



小意终于明白父母难以理解自己,索性选择闭口不谈。



回到工作的城市后,她开始和父母断联。



拆掉了监控、换了手机号码,只是偶尔回复微信消息,转回去一些生活费。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过多的关心和问候。



因为她担心和父母过多联系,自己就会失去了自由生活的能力。



而这对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从前懂事听话的女儿,怎么会变得如此冷漠无情?



其实,在不了解小意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她很不“孝顺”。



但在看过她的家庭背景后,才知道她一直都处于被父母严格管控的状态:



交朋友,父母会评头论足。



上大学,是父母选的专业。



毕业后,父母还要安装监控……



离开父母后的小意才发现:



原来自己长期的听话懂事,是靠不断压抑感受换来的。



终于,在一次次伤心过后,小意选择了远离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



心理学上,把小意这样因为失望而形成的隔离行为,叫做“失望型情绪隔离”。



它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冷漠、无情。



恰恰相反,这是对自己的另一种“保护”。



是无数次失望后的自救行为。





图片



那么,父母们为什么会如此“黏着”子女们呢?



刷到过这样一条视频。



视频里的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很好地照顾宝宝,和丈夫商量之下,将宝宝送回了老家。



回到家后,妈妈看着空荡的房间,突然也觉得心里空了一块。



再看到空着的床位,想起孩子那可爱的笑脸,



她再也憋不住了,突然崩溃大哭起来。



这条视频,也引发了评论区一些妈妈的留言:



“我儿子今年上初中了,就要去寄宿了,心里很不舍。“



”很多时候不是他多需要我,而是我根本离不开他。”



图片



还看过这样一组图片。



第一张图,是幼儿园的门口。



门口挤满了家长,他们都昂起头,热切地看向园内,希望接到自己的孩子。



第二张图,是养老院门口。



没有一个人,显得冷冷清清。



评论区有人扎心地指出背后一个事实: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养老院,无论是向内看,还是向外看。



他们都是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



我们常常认为,孩子年纪小,会自然而然地关心、照顾孩子。



但却常常忽略了,人老了,也同样需要孩子的陪伴和照顾。



甚至很多时候,比起孩子需要父母,父母更需要孩子。



可残忍的是,孩子终究要长大,要去独立面对生活,要离开父母的身边。



图片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就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完成和父母的分离,让孩子变成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的个体,这一点无比重要。”



“而当父母不想和孩子完成分离,一直希望留在孩子身边,保持密切联系,就会构成一份‘绞杀’。”



这样的言论,似乎有些残忍。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多年前,那个因为母亲而选择自缢的女硕士杨元元。



多年来,她被母亲操纵,管控朋友圈,甚至还要和自己共挤一张宿舍床。



长久的压抑和绝望,终于促使她在洗手间自缢。



很极端,也很令人心疼。



但若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看不到自己生活的一点希望,她又怎么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呢?



的确,学会和孩子分离很难很难,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



因为终其一生,我们都走在告别的路上:



从出生时,和孩子实现肉体分离。



到青少年时,和孩子实现个性分离。



看着孩子成年后,还要学会意志分离……



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看似“失去”了对孩子的管控,



实际上,却是在实现自己的成长。



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解孩子的父母。





图片



李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年龄长大以后,会觉得自己有一些阅历了,会有一些经验,就一直给孩子灌输。但有些来自老人的经验是非常可怕的,是非常不值得借鉴和分享的,任何经验都不具有普遍性。”



图片



如果你也曾是那个过度听话、过分懂事的“孩子”,十点君希望你可以尽早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找到自己向往的生活,并勇敢地往前奔赴。



这里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物理隔离



一位博主@苏苏与歪老师曾说,自己24岁时因为谈恋爱,被妈妈要求不许超过晚上9点回家。



看电影时,还会接到妈妈的连环电话。



除此之外,去了哪里,吃了什么东西,都要一一向家里报备。



后来,她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功和原生家庭建立了边界。



她提到:“一开始,一定要从物理距离开始。”



这是因为一旦分开后,父母就难以在细节上对你进行掌控。



比如管控你的出行,管控你的饮食等等。



当然,这一步最好是在经济独立的条件下进行。



(2)心理隔离



和父母“物理隔离”后,父母心里也会因为“失去”而感到难受。



这种情况下,他们难以理解你,就会不自觉地对你做一些负面指责。



“你长大了,我管不了你了。”



“你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不要担心,这是“脱敏训练”里的开始阶段,一定要忍住负面抨击。



接下来,要不断坚定地重申自己的想法。



告诉他们,你想怎么做,你喜欢的是什么。



在一次次的坚持中,你就会慢慢实现自我独立,通往自己想要的人生。



对于困于父母控制的孩子来说,过度听话懂事,就是给自己套上枷锁。



脱离父母控制,才是掌控自己人生的开端。





图片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



“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要等到父母同意,那你这辈子都去不了想去的地方。”



所以,当你想起飞的时候,尽情地挥舞翅膀吧!



当然,十点君也要强调一点:



“断亲”不是不孝,也不是完全不顾父母死活。



而是有边界感地付出和听取建议。



针对地,也只是那些过度干预子女生活、进而造成无穷伤害的父母。



说到底,断亲不是目的。



它只是一种途径,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学会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也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能懂得适时地放手。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自己松绑。



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点亮文末【在看】,希望我们都不做父母的续集,不做子女的前传,牢牢拿好自己的人生剧本!







作者 | 阿慌,慌慌张张,不只为碎银几两。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图扫码添加老师即可进入~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图片

阅读 10万+

十点读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了才明白,儿女孝不孝顺,看的不是你有没有钱,而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