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性亢奋】治疗失眠中,一个容易引人忽视的问题
失眠很常见,患者往往伴发有焦虑、紧张等情绪。中医认为不寐的病位在心,病机因于心神被扰、阳不入阴。
心神被扰多因外邪所犯,常见的病理因有邪热、痰浊、瘀血,治疗以清热、化痰、活血为主。
常用方药有龙胆泻肝汤、栀子豉汤、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
阳不入阴,多因阴血亏虚,阴虚火旺、阳气不能潜藏所致,常用方药有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归脾汤、生脉散等。
然而,临床阳虚型失眠证型,往往被人忽视。
一般来讲,阳虚多以神疲多寐为主,怎么会引起失眠呢?
“阳气者,烦劳则张”,一句话,道出了阳虚失眠的病机所在。
人活动时,阳气张于外,烦劳太过,阳气虚浮,出现祝味菊所谓“虚性亢奋”状态,这一类失眠临床也可见到。
名医祝味菊对此类失眠治疗经验独到,倡“温潜法”,即以温阳为主,佐以介石重镇、甘润养心等药。
常用配伍如附子伍磁石、龙齿、枣仁等药。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医案:
王某,61岁,患者因阵发性汗出来诊,前医予以固表敛汗未效。
刻下:阵法烘热汗出,腰酸困沉痛,口疮疼痛,失眠多梦,畏寒畏热,口唇暗,舌暗质嫩,苔少,脉弦无力。
辨证:上热下寒、肾精亏虚。
给以如下方药:乌梅、细辛、附子、桂枝、干姜、花椒、黄连、黄柏、当归、党参、怀牛膝、桑寄生等,七付药。
患者服完后汗出已不明显,口疮愈,腰痛有减,乏力,与子生气后失眠,夜寐不超三小时,舌同前,脉弦细无力。
辨证:下元虚损,阳浮不潜。
茯苓四逆汤加减:制附子、干姜、党参、茯苓、怀牛膝、煅龙牡、枣仁、炙甘草、黄柏、仙灵脾等,又5付。
患者服完后睡眠有改善,每晚睡5小时左右,稍有汗出,唇暗,腰酸困痛,舌脉同前。
于是在原方中又加入浮小麦、山萸肉、桂枝、赤芍等,又五付。患者服完后寐佳,腰轻微酸痛,少量出汗。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侯,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其实很多失眠,并不是单纯用安神宁心的药物能够解决问题的。
治疗失眠尤其需要辨别阴阳虚实寒热等不同,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治疗。
阴虚的配合滋阴的方法,宁心安神是比较重要的辅助。
但是如果是阳虚的失眠,表现为全身畏寒怕冷、腰腹部发冷,需要应用一些温阳升发阳气等方法去治疗。
过度应用收敛的药物,反而不利于阳虚的恢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