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地名4——南阳,为什么叫南阳?
“南阳”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时间在公元前625年。这一年,“襄王有梦、神女无心”的周襄王被自己的弟弟王子带戴了绿帽子,还被叛军占领了国都洛阳。
周襄王跑到了郑国的汜地避难,后来这个地方就叫襄城,就是今天的襄城县。
晋文公重耳出兵勤王,杀王子带,迎周天子还都洛阳。
周襄王将今天的济源、焦作、获嘉这一区域赏赐给晋国,因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晋国称此为“南阳”。
晋启南阳,意思是指晋国占领这一要地,南望中原。
晋国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的霸业从“南阳”开启。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击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476年,三家分晋,韩国占据“南阳”,称此为“河内”,后在战国时期又叫“山阳”,汉献帝刘协曾封为“山阳公”,今为焦作市。
秦灭韩国,依旧称为“河内”。
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有一个村叫“南阳屯”,前570年,晋大夫祁黄羊,任人唯贤,外举不避仇,荐自己的仇人解狐任南阳令,境内传为佳话。
这就是成语“大公无私”的来源。
明洪武八年(1375),冯氏一世祖从朔塞率兵南下,居此屯田,始名南阳屯。
南阳屯从侧面反映了“晋启南阳”的历史事实。
南阳古今沿革
南阳这一地名,历史悠久。
北控汝洛,南蔽荆楚,西通关陕,东连江淮,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
夏商王朝时期,南阳是夏商王朝经营南方和南方诸国北进中原的捷径,尧曾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帝其子曾封于南阳。
西周时期,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
楚灭申、唐、邓等国后,在南阳市设宛邑,南阳称宛就是从春秋开始的。
公元前272年,秦昭王派白起攻破楚国宛邑,改名为“南阳”,今为南阳市。
春秋战国时期,叫“南阳”的地方很多。
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鲁国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
晋国南阳指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
魏国南阳一部分属韩国。
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亦称南阳,分属韩楚。
白起攻宛之战
当白起刚刚成年的时候,父亲就把他送进军营,使他从小就受到军旅的熏陶。
白起从小就嗜好军事,他聪明好学,善于思考,喜爱研究各家兵法,又长期生活在军旅之中,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便熟练掌握了军事这门艺术,成了一位用兵如神的杰出将领。
公元前294年,秦昭王任命白起为左庶长,统率秦军进攻韩国。白起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展示自己军事才华的机会,精心策划,突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了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使魏国受到直接威胁。
捷报传回秦国,秦昭王大喜,下令嘉奖白起。此后不久,经丞相魏冉推荐,昭王又命白起为将,带兵与韩、魏联军大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山下。
当时,韩魏联军将多兵广,而秦军还不及他们一半。
但韩魏联军同床异梦,互相推诿,都想把对方推到前面迎战秦军,而自己退居后面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白起抓住敌军的心理,先设疑兵麻痹韩军,然后出其不意以精锐猛攻魏军,魏军大败,韩军自然也不战自溃。
白起乘胜追击,杀敌24万,血流成河,还俘虏了魏将公孙喜,攻陷五个城池。
白起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仗。战斗结束,白起因功官至国尉。伊阙之战,是韩魏两国遭到最大损失的一次战役。
韩、魏地靠秦国,是秦国“蚕食”的首要目标。
所以,在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秦国又向韩、魏发动了进攻。这次秦昭王仍派白起为将,攻下了魏的垣(今山西垣曲县东南)。
由于白起屡建奇功,被秦昭王提升为大良造(战国时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也是尊贵的爵位)。
公元前291年,白起率军攻占了韩国的宛(今河南南阳)。
宛是中原的重镇,是重要的产铁基地,又是冶铁业中心。与此同时,秦国另一支由司马错率领的军队也占领了韩国另一炼铁基地邓(今河南孟县西)。
宛、邓的夺取,对秦国有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尤其增强了秦国的兵器制造工业,为秦之后吞灭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秦将白起攻占宛,宛归于秦。
秦昭襄王35年,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南阳市)。南阳名字自此始。
秦统一中国后仍置南阳为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的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份地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隋太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又废改邓州,元明清置南阳府,这就是春秋战国南阳和秦属南阳郡之分。
“南阳”之名始自今天的新乡市的获嘉县、焦作市及济源全部辖境,终归于今天的南阳市。
南阳市,这个地名,迄今2295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