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地名7——南阳312国道上,为何“铺”这个地名比较多?
为什么南阳312国道沿途的乡镇都有个“铺”字?这到底与何有关?
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312国道
312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终点为伊犁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全程4967公里,中国第2长国道,仅次于318国道。
途经途经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九个省份。
南阳市境内,途径桐柏、唐河、市区、镇平、内乡、西峡。
著名的武关道
武关道开辟于商末周初。历史上又称“商於古道、武关道、商山道、商州道”。
荆楚部族首领鬻熊受封为楚子,在率领族人自关中移居江汉的民族迁徙过程中开拓此道。
武关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于江南和岭南的一条交通要道。
武关道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
武关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和岭南的交通要道,秦汉魏晋时期由于军事上的特殊作用更备受重视。
唐德宗时明令规定:“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即其地位在诸驿路中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
从古城西安出发,沿着312国道一直向东进入秦岭,穿越秦岭一直到河南的内乡,全长约600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今天乃312国道,这一古道大部分在今天陕西商洛市境内。
古道伴着丹江一路向东,穿越多个城池、驿站,留下了许多历史人文传说。
今天的蓝田县蓝桥驿站、商州区的安山驿站、丹凤的武关城遗址等。
古道是历史上中原和华东通往大西北的主要大通道,荆楚相通的必经之地,古道担负着边关、军事、传递、商贸、文化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被国家列为国道。
南阳境内的“铺”
312国道从桐柏县进入南阳境内。
分别是月河镇、县城、淮源镇、新集乡、埠江镇。
埠江镇,取境内前埠和江河2个村名各一字,得名埠江。
因距平氏五里,故名五里埠。
清乾隆年间因村后另建新村,该村依方位更名为前埠。
因村建于江河旁边,遂以河名做村名,清代称江河铺。
唐河县境内的铺
出埠江镇,进入唐河县境内。分别井楼街、县城、赵中铺、桐寨铺镇、半站店(福星铺)。
清代,唐县驿道自方城入境、经县城至湖北枣阳,为南北交通干线。
县城与周围府、具亦有古道相连,出西门经赵中铺、桐寨铺至南阳。
出南门经长秋、郭滩至新野,出东门经桥铺、沙河铺至桐柏。
至阳则有两条官路: 一条经古城铺、新安铺至泌阳;一条经黄家店、大河屯、涧岭店至泌阳。
清康熙年间,设立驿站(铺),负责传递公文。
县设十里铺、脂铺、赵中铺、桐寨铺、福星铺、稍桥铺、长秋铺、郭家滩铺、沙河铺、城铺,新安铺,黄家店铺、大河屯铺、润岭店铺,县城设总铺。
清代,县内有骚道了条,以县城为中心。
西路经十里铺、脂脚峪铺、赵中铺、桐寨铺、福星铺、稍桥铺通南阳。
西南路经长秋铺、郭家滩铺通新野。
东南路经沙河铺通桐柏。
东路经古城铺,新安铺通泌阳;又经黄家铺、大河屯铺、润岭店铺通泌阳。
清康熙三十五年《唐县志》载:“程有铺、铺有兵,纪程次以传邮命,分地界以均劳佚,制甚善矣。
唐河县域内,明、清两代,有16铺27个店,因此衍生而来。
城关镇设总铺,赵冢铺、桐寨铺、福星铺、双桥铺,古为唐河通往南阳驿道上的四铺。
半站店,古称福星铺,取“福星高照”之美意。
该铺处于唐河最西边,与南阳交界,规模比其他铺都大,建制较完善。
该村西北处立有界碑,上书“南唐两县接递议事处”,并建有界碑桥,流传至今。
因福星铺位于南阳、唐河之间,各50华里,后称“半站店村”。
其他县境内的“铺”
出了南阳卧龙区的王村乡,就进入了镇平县境内,其312国道上有柳泉铺、晁陂、曲屯三个乡镇,古代分别叫晁陂铺、曲家屯铺。
内乡县境内有石磨岭铺、老牛铺、灌张铺、石坡铺等。
进入西峡县境内,有七峪铺(今丹水镇)、西峡口铺、半川铺。
古代南阳府到西峡口,共设立九9个急递铺。
依次是:王村铺、柳泉铺、晁陂铺、曲家屯铺、灌张铺、老牛铺、石磨岭铺、七峪铺和西峡口铺。
“铺”地名背后的历史
急递铺,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
它肇始于宋,迄元朝普遍推开。
它是在北宋同辽、金、西夏作战的特殊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初期
只是在全国重点地区和线路上设置。
我国古代的邮传机构,分为急递铺和驿站两种,急递铺专司“公文送达”。
驿站则迎送使客、转运军需、飞报军情兼而有之。
二者在业务上有所交叉,但仍属两个不同的体系,各司其职,互不隶属。
急递铺的普遍开设,在传递政令,公文送达,沟通上下,密切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清末时期铁路、电报、邮政的开通,旧的邮递方式逐渐被新设立的文报局和邮局等取代,官方公文也改以火车传递,驿站、急递铺等陆续暂停使用。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源潭镇设邮代办所,为唐河县现代邮政之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