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龙诸葛亮: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这是最新的城市宣传语。在中国,诸葛亮妇孺皆知。
在南阳,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武侯祠。
暮春的早晨,还有些微凉,披一件外套 ,便携朋友共上卧龙岗。刚下车,嵌在巨石上的三个大字“卧龙岗”窜入眼帘,一转身伫立的高大牌坊便在头前,“千古人龙”四个字映入眸中。
我们拾级而上,门前的横匾挂着“武侯祠”三个鎏金大字,两边的对联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
刚进院内,前面几个西装革履的人由讲解员领着,我们可以跟着他们,仔细听听诸葛亮的故事。没走几步,又见一个石坊,讲解员说道:这是汉昭烈皇帝刘备所建......。
我们嫌讲解员说得太慢,索性自己去游玩。刚过石坊,就看见石头上镌刻着刘禹锡的《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卧龙在此,你说灵不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刘禹锡的生活,更是诸葛亮的真实生活.我们算不上鸿儒,只是过客而已。
不过现在的卧龙岗已不是当年诸葛亮,吟梁父,况乐毅,比管仲的卧龙岗了,不是三径就荒,隐身自陶醉的卧龙岗了。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当我们现代衣带缤纷的游客,身在这个千年的庭院中,不知“何陋之有”这声感叹还能发出来吗?
走廊的前面是一堵红色的山门,我相信那后面隐藏着千古的秘密。越过山门,豁然开朗,古色古香的庭院铺展在我们眼前。
我们的正面是大拜殿,两侧是历代的碑文,庭中有几棵高耸的百年的柏树,中间还有一个石坊。
我们在大拜殿屋檐下遇见讲解员,她指着门上的楹联说:这是清朝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所做的“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可见襄阳南阳两地早在清末就为诸葛亮的躬耕地而争论,至今一二百年仍无定语,许知府的对联也许是最好的答案。
后来,1959年时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在此看到这副对联改了一下:“心在人民,原无论小事大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我相信胡耀邦从这里理解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精神。后来他的所作所为,正是体现!
进了大拜殿,只见诸葛亮的塑像立在中间,两侧是他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但觉得他两个的容貌,没有诸葛亮让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出了大拜殿,只见高处挂着“儒者气象"'仁义之师”的牌匾,这样的墨宝早已印在心间。
大拜殿的右边,是岳飞所书写的《 出师表》,现在刻在一排石碑上。
公元1138年中秋节,岳飞北上行军遇雨,夜宿武侯祠。
这位怒发冲冠的将军,这位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将军,这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将军,而今凭吊诸葛亮,眼下出师表,感慨万千生,十一年前的靖康之耻,他忘了吗?
他没忘,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犹未雪,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他要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他更要收拾旧河山。泪水与屈辱,热血与激情,历史与现实,在他的翰墨下,铁划银勾,铿锵有力,行云流水,直抒胸意。
这是他的激愤之作,体势潇洒,最著名的莫过于“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段了。
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看那岳飞的肃像,手握玉龙,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这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夜晚,临表,挥毫,涕零!
这一夜不再是欲将心是付瑶琴,他与诸葛亮神思共逸,远交千古;这一夜,更坚定了他的抱负。笔落惊风雨,不捣黄龙誓不还!
这一夜,对几十年戎马倥偬的岳飞来说是漫长难忘的!
天明,潇潇雨歇,重拾兵戈。挥军北上,取得朱仙镇大捷。这一战胜利在望,离朱仙镇不远的地方就是开封,还是那个勾栏瓦舍的开封吗?还是那个清明上河的开封吗?
开封的一切,都在燕飞黍深中衰败,满眼是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葛衣黔民,他们箪食壶浆以迎岳飞。可一道,两道,三道,十二道,金诏从临安发出。
他不知道秦桧在高宗面前嘀咕什么,他只知道再往北就是开封,再往北就是他的故乡汤阴,中原就要收复,再往北千里就是黄龙,他的梦想就要实现。
他还记得那夜告别老母从军的情景,精忠报国刺身背,他没齿难忘。
他在不忍,他在哀叹,一声撤,饮恨中原,后悔终生!
回去,看到的是一群“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懦夫,他被缴了兵,卸了权,等待他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莫须有”罪名。
岳飞葬在西湖畔边,接天连叶无穷碧,西湖红莲似杜鹃.历史是极其的相似,岳飞与诸葛亮共谥武侯,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只见碑文的后面是一扇侧门,是祠的后院,感觉应该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一进去,却别有洞天。
远前就是更加雄伟的宁远楼,取自诸葛亮《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只见阁楼,流角飞檐,气势轩昂,占据后院的最高点。
院中的风景,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石,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层次分明,这就是为人称颂的卧龙十景。
当年的古柏早已为薪,而今的虽是后人所植,但历尽风雨,也有所虬斜,只留下一个空空的古柏亭。
我们触摸着梁父岩,穿过老龙洞,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登上伴月台,我们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但看到东方的红日。
沐浴着阳光的古庭,虽有游人的脚步声,说话声,却依然显得安静。野云庵的古朴真可谓陋室,这是诸葛亮弹琴会友的地方,可谁又能想到,多年以后,他的琴声可以退却司马仲达。
茅庐外面,挂着郭沫若所书的'三顾茅庐'的横匾,茅庐中竖着一块石碑.走出茅庐,过了小虹桥,正要去宁远楼,才发现茅庐西边的躬耕亭还没看,只见亭中书写的是著名的草庐对,而且这里还留下了大军阀吴佩孚的墨迹。
公元207年,汉建安十二年.时年46岁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寻寻觅觅来到卧龙岗,求访诸葛亮。
一顾未见,二顾仍未见,关张已生怨言,但刘备不以为然,求贤若渴的他,不会看,而诸葛亮也是慧眼识英雄!
26岁的诸葛亮风华正茂,与经历了多少悲欢沉浮的刘备娓娓来:“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感叹道:是啊,自董卓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而我现在也是毫无功业!
诸葛亮分析道:“一不可与曹操争锋,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拥百万之众,要避其锋芒.二不可图江东,国险民富,已历三世,孙权只可为援”。
曹操的中原,孙权的江东,那我刘备建功得地方在何处?刘备心中难免不有点失落。
突然诸葛亮话峰一转:“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利尽南海”。如此好的地方,我刘备若能得到,那该多好。
刘备忘不了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谈话,所说的董卓已被曹操灭掉,所说的刘表正是荆州之主。
只见诸葛亮继续说:“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资将军”。这真的是上天给我刘备的用武之国吗?
“将军岂有意乎”?一句话问的刘备内心汹涌澎湃,心动不已.刘备不得暗暗赞叹诸葛亮,这正是我要寻找的人才啊!
不过诸葛亮继续平静地说道:“益州险塞,千里沃野,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是啊,刘备忘不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唱!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名君”。
这不正是我刘备的机遇吗?
诸葛亮接着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这不正是我刘皇叔的资本吗!
荆州已在眼前,名誉早播海内,我怎么会没有功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的话更为刘备指出了得荆州后的道路,更加坚定了刘备的信心。
“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句话更是气震山河,响彻四海,刘备能不激动吗?
刘备还在回味诸葛亮刚才的一番话,曹操能以弱为强,不单单因为天时,更在人谋。
孙权能据江东,正是智士以及民附。而刘璋暗弱,正是失民心、离谋臣。
刘备在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怎能不理解诸葛亮话中的深意。
刘备收回思绪,洪声说道:“孤之得卧龙,如鱼之得水。”
正可谓: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26岁的诸葛亮,仙风道骨,羽扇纶巾,走出山门,走出隐幽的躬耕地,为刘备运筹帷幄,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
诸葛亮高瞻远瞩,三分天下,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最辉煌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刘备已占有荆州,曹操率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挥军南下,欲吞并刘备、孙权。
刘备走当阳,下江陵,暗派诸葛亮联孙吴。
诸葛亮只身复命,舌战群儒,语惊四座,终组孙刘联军。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即将上演,而这时的曹操刚刚抵达前线南阳。
他和群臣飨酒食,颂嘉诗,望着明月,曹操此时此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想到人生几何,曹操便对酒当歌,但是人生苦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可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曹操在感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身在南阳的他,怎能不想起长子曹昂!
曹昂舍身救父,被张绣刺于马下,坠入温凉河而亡。后来曹公在此修了座桥以纪念,今天南阳人叫魏公桥。
曹操能不想起郭嘉吗?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的郭嘉,英年早逝,曹操能不心痛吗?
曹操盼着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奔,契阔谈燕,心念旧恩,而现在只能为君沉吟至今。望着明月,望着南飞的乌鹊,扪心自问,绕树三匝,但又何枝可依?
曹操酣畅之际,酒劲上来了,一扫颓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喊出了求贤的声音,喊出了统一的志向。
战斗还在等着曹操,铁锁连船是他的胆魄,顺江奔驰是他的雄姿,旌旗蔽日是他的气势,横槊赋诗是他的风骨。
曹操淡然从容,洒酒临江,战火的硝烟将要点燃,而他却风度洒脱,这一刻他不是军事家,他是诗人。
巧借东风,草船借箭,赤壁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火烧连船,又加天不济人,曹操狼狈逃跑。
这一战成就了诸葛亮的英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亮为何千百年来受人崇敬?
上至耄耋,下至幼齿,人人无不常谈他的未卜先知,呼风唤雨。上至为伟人,下至黎民,无不赞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自古多少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无不在这里凭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百年来多少人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多少人一生为之努力的理想,都在诸葛亮的身上实现了。
他的智慧,他的风流,他的品质,为人熟知,让人敬仰。当刘备垂死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如其不能,君可自取”。
正是这种贤主与能臣的情谊,让千百年来尘世间的人们所折服.来到武侯祠,只会有一种情感,那就是敬仰.
诸葛亮属于英雄的三国时代,他也是英雄.诸葛亮又是超越时空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到力量,看到沧桑。
诸葛亮属于中华民族,是美好理想的寄托,他是一个骄傲!
宁远楼是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它的东边有一个红色的侧门,我们走出去,只见一派春意盎然,没有前庭后院中的肃穆,看那红色的话坐在绿色的叶子上,花簇相互拥着挤着,乱花渐欲迷人眼,暖暖的阳光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就在我陶醉这美景时,被远处阵阵的歌声所吸引,我们寻音过去,只见葱翠的树林中,豁然现出一块高拱的土坡,坡中央有位老奶奶在唱词土坡下站着有老年人,中年人,更有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小孩子。
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脖子上都戴着黄围巾,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问旁边的人,只听道:有人信佛,有人信道,他们是信诸葛亮的。
看来诸葛亮也成了神.离开这里,我们还看了庭院之外的诸葛井,澹宁读书台,以及关张堂,谢圃亭,西南隅的龙角塔。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被誉为卧龙碑林。
要说的太多太多,还是亲自去看看吧!我和朋友感觉游玩的尽兴了,准备出去时,只见那边写着八卦阵,但还要门票,一想到虽然诸葛亮的八阵图,虽功盖三分国,但遗恨失吞吴,便作罢了。
我们眼前出现一汪绿水,此潭叫玉龙潭。玉龙潭的上边是一丘高岗,岗下是卧龙书院,岗顶有一个寺庙,许多善男信女在焚香求拜。离开这里,转眼就走到祠门前,只见祠的西边有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没有可看的,可留恋的,我们便走出了武侯祠。
武侯祠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名定于元。明清多次修缮。近现代以来,伟人名士多来拜谒。
武侯祠承载着太多的梦,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仙李白也来过这里,留下了“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的诗句。
后来我也赋诗一首:
千古人龙蟠岗躬,万代炎黄书翰浓。
墨香碑林八阵图,三顾茅庐梁父咏。
古柏撑穹星辰观,玉潭得水如鱼送。
白帝托孤仁义昭,祁山出师老臣终!
但诗太过于凝结精华,板结样式,冻结感情了,于是我又写下了这篇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