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单方运用!咳嗽,耳聋,面瘫,均可治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性味辛温。利气祛痰、温中散寒、透络止痛。
内服可治寒饮咳喘、胸胁疼痛、肢体麻木、痰湿流注等症。以其为主或适当配伍,又可外治多种疾病。
内科
1、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
2、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30克,研碎,用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熨颈周延,冷则易之。
3、痰喘上气:白芥子末适量,姜汁调敷足心。
4、咳嗽:白芥子炒黄,炒香,研末,用温水或姜汁调糊,选敷膻中、肺俞、涌泉等穴,有烧灼样痛感时去掉。
5、哮喘:鲜白芥子研末,用蜜或水调,摊布上,贴背部肺俞穴,皮肤红即去掉,不使发泡。
6、气管炎:白芥子30克,研细,水调,贴于前后胸,3分钟以后用水洗去。
7、胁痛:白芥子30克,捣成泥状,和鸡蛋清拌匀,贴于痛处,经30分钟将药翻一翻,再贴30分钟,然后去药。《外治寿世方》用白芥子末水调敷痛处。
8、肢体麻木:白芥子适量,以醋调涂。
9、黄疸:白芥子一撮,研末,黄栀子4个,打烂,飞面少许,用鸡子清调贴心窝。
10、遍身黄肿:烧酒调白芥子末6克,摊贴小腹上,起泡为度。
11、痞块:白芥子30克,樟脑30克,用烧酒打成饼,贴块上。
12、寒泻:芥子末、面粉各等份,温水调糊,敷脐。
13、痢疾:芥子同生姜捣膏,封脐。
14、急性腹痛:白芥子末15克,水调如糊,摊贴脐孔,外加热熨。
15、面瘫:白芥子末30克,生地60克,同捣如膏,姜汁一杯调,歪左涂右,起泡即洗去。
16、偏头痛:芥子末30克,和泥摊布上敷患处。
17、痹证:白芥子末15克,用鸡蛋清调敷,约3小时洗去。
18、关节炎:白芥子末用烧酒或黄酒调如糊状,摊布上,包患处,以局部发泡为度。
妇、儿科
1、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50克,研末,醋适量,煎涂颌颊下。
2、小儿感冒发热:白芥子末3克,以鸡蛋清2个调敷足心。
3、小儿急慢性气管炎:祁氏用芥子100克,研细,分3次,每次加白面90克调成饼,睡前敷背部,晨起去掉,连用3次,最多6次。
4、小儿顽固性咳喘:李氏用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各40克,生姜5片,食盐250克,焙干,混合并研末,炒热至50℃左右,装入布袋内,在患儿背部两侧肺区及腋下来回熨烫30~40分钟,每日2~3次,治疗118例,结果全部治愈。
5、肺炎:芥子末4.5克,面粉少许,加水调成糊状,敷肺俞穴。
6、小儿肺炎后期,痰多不净:
炒白芥子30克,为末,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状,纱布包敷背部第3、4胸椎处,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7、小儿喉中痰鸣:彭氏用白芥子、麻黄30克,研末,鲜姜汁调制成饼,如小儿掌大,直接敷贴于背部(以双侧肺俞为中心),每次敷贴15分钟左右,连敷3日,治57例,3日内痰鸣解除54例,听诊两肺啰音消失。
8、麻疹出不透:麻疹不透因于气虚寒闭者,用白芥子末120克,用热水调敷背部。
外科
1、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适量,醋少许调涂之。
2、痈肿: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适量,汤和药末,敷纸上贴之。
3、肠梗阻:白芥子末适量,用开水调成膏贴脐,待皮肤有烧灼感时去之。
4、瘰疬:芥子和醋涂。
5、淋巴结核:文氏用白芥子3克,葱头1克,共捣如泥,涂纱布上,贴患处5小时,隔日再贴1次,治23例,均愈。
6、附骨疽:白芥子末,烧酒调敷。
7、阴J硬结症:姜氏用白芥子、芒硝各10克,冰片6克,研末,水调外敷,另配合内服中药。
8、滑液囊肿:王氏用白芥子末适量,用葱白、鲜姜各等份捣烂取汁,调敷患处,起水泡后将药轻轻除去。
9、腱鞘炎:白芥子末加砂糖少许(10:1)和匀,温水调糊,敷患处3~4小时,局部发生水泡。
皮肤、五官科
1、黄水疮:赵氏取芥子90克,装入瓷酒壶内,用秫秸塞上口,稍留小缝,倒扣于饭碗内,埋在地下,用火烧1小时,取油涂患处,曾治愈8例。
2、眉毛不生:芥子、半夏等份为末,生姜汁调涂。
3、耳聋:熊氏用白芥子末,纳入棉条内塞耳。
4、鼻衄:芥子涂囟。
5、喉痹肿痛:芥子末和水敷喉下,干即易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