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活到40多岁才发现:勤劳致富,竟是一场骗局

[复制链接]
001 发表于 2023-10-3 01:4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
2023-10-3 01:40:02 2286 1 看全部
活到40多岁才发现:勤劳致富,竟是一场骗局
原创 十点肖肖 十点读书 2023-09-26 19:02 发表于山东 4745人听过
图片

图片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走红。



视频中,一个中年女人边开车,边分享着自己活到30多岁的人生体悟:



图片



“穷人家出身的小孩,心智成熟是很晚的”;



“从小没有人生规划,也缺乏目标,很多问题看不到本质,想的很天真,总要东磕西绊到30多岁,才能渐渐参透很多事”;



“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中成长,根本没见过世面,也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



“假如又遇上了常pua的父母,那人生就是负数开局,不仅要在社会扎根,还要自我救赎”;



“尤其是女孩子,太容易被骗了,因为小时候没感受过温暖,又不懂人性,别人随便一点好就感动了,然后就投入了一个错误的怀抱,付出很大的代价”。



末尾,她留下了一句:



“哎,我们总要比别人走更远的路才能成长起来”。



视频发出后,评论区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在我还不明白公务员这铁饭碗有多铁时,大学同学一毕业就考了,等我明白时,已经错过了应届生的机会。”



图片



“参加工作后,别人的父母教孩子怎么为人处世,我爸教我在单位要打扫卫生。”



图片



很多人都感叹:



穷人家小孩的成长,是靠满身伤痕换来的。



因为没见过世面,也没有引路人,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甚至还要先打破父母“传承”下来的错误认知。



等到自己终于开窍了,别人已经走好远了。



以前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似乎只要吃了足够多的苦,成功便会“水到渠成”。



谁知走了大半辈子后才发现:



吃苦,很多时候反而是绕了远路。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





图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早出自文革时期的京剧艺术片《红灯记》,讲述的是地下党李玉和一家三代抗日的英雄故事。



这句话,是李玉和对女儿李铁梅的夸赞。



在那个颠沛流离,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多是指,孩子能在较差的现实环境中,依靠努力和勤奋,快速掌握生存的技能。



又或者是在父母缺席时,能独立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这些和“活下来”关系很大,但和“活得好”相距甚远。



“如果认真工作就会涨工资,那这个世界最富有的应该是头驴子”。



图片



这是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虽是调侃,但很戳心。



曾遇到个业绩很好的同事,却在经济下行时,第一个被裁员。



究其原因,是“她性格难搞,不好相处,导致领导不喜欢”。



还有一个朋友,曾以为只要在自己的领域挖得够深,就不会在职场上被替代。谁知去年还是下岗了,因为:



他的公司不需要那么精深的技术,只想花更少的钱雇个能干更多活的人。



这两年,网络上到处都是“985本硕,失业1年找不到工作”“35岁500强总监被裁后,靠送外卖养家”的故事。



这些世俗意义上曾小有成就的人,也没逃过失败的狼狈,难道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当然不是。



只是“努力”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万能药”。



人情世故、外界环境、行业兴衰、公司经营考量等等都是影响我们命运的“潜规则”。



但这些真相,却是穷人家的孩子,在踩坑后摔个鼻青脸肿才能领悟的。



他们从父母那继承了“埋头苦干”的优点,却少了“师父领进门”的眼界。



图片



有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导演花费49年来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每7年做一次回访,从他们的7岁记录至56岁。



然后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富人家的小孩往往还是富人,穷人家的小孩多半还是穷人”。



是因为富人小孩继承了数不清的遗产?还是因为穷人的小孩不够努力呢?



也许是,但不全是。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富人家庭的父母会教给小孩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但穷人小孩得到的则是一片空白。



当穷人小孩每天被生活琐碎折磨得筋疲力尽时,富人小孩则在良好的教育、丰富的旅行、上流社会的社交中,开眼界、拓认知;



当穷人小孩只懂得攒钱来积累安全感时,富人小孩更明白“用花钱来自我投资,让自己拥有赚更多钱的能力”;



当穷人小孩还梦想着“好好读书,未来找份好工作”时,富人家庭已经早早培养孩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们金钱世界的玩法。



图片



这便是富人小孩的“特权”:



他们有家人指点,有资本试错,能在实践中走“捷径”成长。



反观穷人小孩,他们与家庭的命运深度绑定。



若走错一步便可能拖累全家。



再加上有限的见识与思维,让他们更倾向于“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



《纳瓦尔宝典》一书曾说:



“靠出租自己的时间,是永远无法致富的,因为当个人投入与收益高度相关时,收入会相对固定,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但穷人能想到的致富方式,恰恰只有出租时间和体力。



这些林林总总,关于思维、眼界、资源的差距,堆砌在一起,就成为了富人与穷人间的“鸿沟”。



而这,又怎么是一句“再努力一点”就能弥平的呢?



也难怪网上有人说自己30岁才懵懂开悟,别人30岁已经当副局长了。



图片





图片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



答主从小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他从不会向长辈提出过分的要求,即使有非常想买的东西,也只会小心翼翼地提出,就算不被满足也不会哭闹。



所以,常被长辈们夸赞“懂事”。



那时,他常听到家人念叨“咱家穷,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别惹事”“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



这些话乍听很温情,但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因为每句话里都有个潜台词:



“为了你,我们要拼尽全力,所以你也要拼尽全力,否则就对不起我们。”



图片



潜移默化下,他的心里便有了个“信念”:



我不能犯错,不能和父母提出任何需求。但凡有一点想玩的心思、想要的东西,都是一种错误。



可其实,这些长辈眼中的“孝顺”,却只是种“虚假的成熟”。



因为那些需求和情绪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无限次压抑了。



它让我们在长大后,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敢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吊诡的是,成人的世界恰恰需要我们主动。



否则,没人会把“好事”让给你。



早年家境清贫的俞敏洪就曾说:



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糟糕。



一个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本不属于他的机会。



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



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



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才不敢去做。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称为“低配得感”。



它会让我们在遇到问题和机会时,下意识地陷入对自己的连环拷问中:



“我行吗”“我配吗”“万一我没做好,大家会不会讨厌我”......



结果,越想越没自信,越想越害怕,以致把人拖垮,把事搞砸。



图片



这时,万一再碰上个“没眼力见”的父母,说:



“你怎么那么不争气,对得起我们辛苦养大你吗?”



便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拉扯:



一边自责自己“无能”,一边感觉委屈却又无处发泄。



图片



这种恶性循环,除非自己有觉察,否则很难跳出的。



如果说,家境的确困窘的孩子,不得不受苦还算有情可原。



那么,现在有些家境优渥的父母,执着于让孩子接受“苦难教育”,其收益就有待商榷了。



前段时间,在网上有个热议的视频:



一位妈妈带女儿出门旅行,刻意为女儿买了无座票。被路人问及原因时,她说: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我吃过的苦,她也要感受一下”。



图片



这样歌颂苦难的逻辑,迎来了评论区网友机智回怼:



“以后要是有个男人给女孩买了张坐票,她就会觉得他对我真好。”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她很难理解这样的“受苦”,是母亲的“深谋远虑”。



她更容易记住的,是那刻痛苦的感受。



而更残忍的一个事实是,媒体总喜欢宣扬那些在苦中苦里熬成的人上人,却很少提及:



“能上新闻的,永远都是幸存的少数”。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面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阴影,一面面对着来自现实的考验与打击。



最后,在数不清的失败、遗憾、痛苦中迂回磕绊。



“好”一点的成长缓慢,差一点的一蹶不振。



图片





图片



当然,今天和大家聊这些,并不是要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都归错给父母。



在之前的文章中,十点君也提过:



再厉害的父母,也有他们的局限性,会犯错、会乱发脾气、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我们。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但那并不能定义我们的一生。



最初抓到的牌面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牌技也一样能决定输赢。



图片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55岁的保洁阿姨,初二辍学后就一直在老家务农,直到10年前才去广东的一个英语机构做清洁员。



工作时因为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已经几十年没学过习的她,开始坚持每天用零碎的时间学英语。



她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天至少要完成80%的目标,要是遇到不好记的单词,就写在手上,工作间隙抓紧背。



起初,她的家人并不赞同这种努力,认为是“瞎折腾”。



但阿姨的心态很好,她喜欢英语,没太强的功利心,总想着“能多记一个单词,自己就赚了”。



就这样过了10年,如今的她已经掌握了近七千的词汇量,超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要求。



还能和老外熟练沟通,甚至计划未来退休后,带老公去国外转转。



她的经历也鼓励了高中毕业的儿子,自学英语和编程,后来成功转行进入IT产业。



图片



你看,生活中的路有很多,每个人的目的地都不一样。



有人追求功成名就的荣耀,有人享受粗茶淡饭的温馨。



每条路都有不同风景,也要付出不同代价,无高下之分。



也许,原生家庭和出身让我们离宏大的成就与财富相距甚远。



但我们依然可以追求比当下更好一些的生活,更靠近一点自己的“理想状态”。



如何寻找我们够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重要的。



在这里,十点君想从心理和行动两个层面,给大家点建议:



1. 心理层面:



接纳自己的出身,没人的生活是完美的。



不必因为看见别人的光鲜而自卑,能被我们看见的,往往都是剪辑后的美好,是别人生活的碎片。



毕竟,没人会把自己的狼狈拿出来示人。



此外,学着拥抱平凡的自己,不必苛责过往犯过的错误,绕过的远路。



经历过,学习了,成长了,就够了。



2. 行动层面:



把能做的事做好,切忌好高骛远。



与其为自己赚不到的钱焦虑,不如踏实握住每一笔赚得到的钱。



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衣食无忧。



同时,学习在小事中积累自己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我们的一生,惊天动地的成功与幸福少之又少,多的是转眼就忘的微小日常。



多感受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温暖,多体验又学习一个小技能的成就,在踏实、饱满的日常里化解命运的痛楚与无力。



十点君始终相信:



生活不存在绝对的死局,走过的弯路若能认真学习,便会化为人生智慧,让未来的路走得更踏实。



你们有过“受穷”的经历吗?这些经历又为你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欢迎来留言区一起唠唠~



点个【在看】,愿未来的我们都能生活少点穷,心里少点苦。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图片

阅读 10万+

十点读书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真正聪明的女人,一辈子三不做,越不做越有福气
在看2000+
十点读书
不喜欢

千万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因果
阅读8万+
十点读书
不喜欢

真正的聪明人,大多不合群
阅读9万+
十点读书
不喜欢


人划线

mmexport1696268332789.jpg
mmexport1696268335117.jpg
mmexport1696268337369.jpg
mmexport1696268339519.png
mmexport1696268341649.jpg
mmexport1696268348655.jpg
mmexport1696268351171.png
mmexport1696268358287.jpg
mmexport1696268365239.png
mmexport1696268344020.png
mmexport1696268362977.jpg
mmexport1696268346349.png
mmexport1696268355864.png
mmexport1696268353564.png
mmexport1696268369696.jpg
mmexport1696268367526.png
mmexport169626836068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001
管理员给TA私信

查看:2286 | 回复:1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8336672352 0377.net 版权所有 邮箱:bimingfeng@vip.qq.com ICP备案号: ( 豫ICP备2022020656号 )
Copyright © 2002-2024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