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前子这味药,它和瓜葵子是对偶的。这句话也非常美,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我们看车前子和瓜萎子,它们的共通之处都是子。诸子皆降,都能降浊。中医认为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人体的浊阴,血脉里的瘀浊,能够像百川归海一样,从下窍前后二阴畅快地排出,那何病之有呢?
当今时代因为营养过度,饮食过度,导致身体肠肥肚满、二便堵塞的病人越来越多。排泄不畅,肚子就开始鼓起来,屁股就开始大起来,所以说营养是好东西,但是你过量了,身体消纳不了,反而成为病理产物。好比说,跟敌人作战,粮食是好东西,如果粮食被敌人夺过去,那你就吃亏了。现在很多人吃了很多高营养的东西,但没有通过运动,把粮食变为精血,为我所用,反而只知道享受、懒惰,结果营养通通变成赘肉肥肉,变成痰湿污垢,被疾病夺过去,为它所用。所以中医治病,要懂得一些兵法,正邪交战就像敌我两军对垒一样,临证如临战,用药如用兵。清朝有个医生叫徐灵胎,他以状元之才,精究医术。他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矣!意思是说,《孙子兵法》里都是治病的招,天下之理最后都是相通的,执于一,万事毕。来看车前子、瓜萎子这两味药的不同之处。我们学每一味药不单要学药物本身的性能功用,更要知道它背后代表的理法。中医认为理法方药是一气贯通的。你理法不明,方药就不行;理法不通,方药就滞塞。瓜葵子和车前子都能降浊阴。瓜萎子降痰浊,车前子降水湿。瓜萎子能把痰浊从肺降到大肠,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而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使胸宽腹松。而车前子降的是水湿,它能从肺水之上源,把水热降到膀胱,通过前阴小便排出体外。医病就像行军打仗,围追堵截,用药就像用兵,通过药物把五脏的邪气赶到六腑,再赶出体外,这叫给邪以出路。《黄帝内经》里还有个别通理论,我们不仅要知道脏腑有表里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更要知道脏腑还有别通理论,比如肺别通于膀胱,肝别通于大肠。中医论坛_bbs.zoy.cn这种理论就是教我们如何把脏毒赶出体外,你只有熟悉地形,才能够把敌人赶走,你只有熟悉身体浊气排降的途径,才能够把病邪赶走。你对这些理论非常熟悉后,就对整个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它们就像发达的城市,交通路线非常合理科学,四通八达,整个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才能顺畅。所以有些病人小便不通,那肺就热,口就臭,咽喉就痛;小便膀胱一通,肺热就下去了。肺肝别通于胱肠有些病人肝区堵塞胀满,一问他,原来大便一不通畅就加重。难怪反复用疏肝解郁都解不开,这时一剂大柴胡汤,把肝和大肠别通的路线打开。这样大肠通畅了,胸肋部自然松解了。你看人体多么巧妙啊!有时你生病的地方未必是病根子,就像电灯不亮了,未必就是电灯泡坏了,可能就是下面的开关坏了,修修开关就好了。正如人体肺部积热,尿黄赤,一旦用车前子利小便,肺部就不热了。日本人非常推崇中医,对于我们汉唐的中医简直可以用顶礼膜拜来形容。他们用鱼腥草、紫草来防治辐射,他们研发小柴胡颗粒来解热疏肝,他们甚至研究出用车前子来作为祛痰止咳药,真是别出心裁。
但他们不知道机制是什么,因为他们重视药物表面的功用,很少花心思去挖掘里面深奥的医理。他们研究出车前子有很好的祛痰止咳效果,其实这都是医理的外延而已。肺为储痰之器!车前子是子类药,性偏凉,能寒降,能通利小便,使浊阴出下窍,不要说肺部的痰浊,就连周身的痰热、湿热都可以通过小便利出去。这样车前子止咳化痰的功用不就显而易见了吗?它把痰浊完全从下面撤走了。这也是肺与膀胱别通理论的体现。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深人研究医理后,再去学药的话,那可以发掘出多少药物的新功用啊!不了解中医的人说中医治好了病,但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能够治好病。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研究医理,才不知道中医为什么治好病,所以才说中医糊里糊涂治好了病。殊不知肺肝别通于胱肠,通过清利胱肠,肺肝的压力就下去了。
就像你现在如果懂得这些医理,就能够知道中医能清清楚楚地治好病。人体痰热浊阴从下窍出来,排泄出体外,那肺部的痰饮不就没有了,不就达到祛痰止咳的效果了吗?不具备中医这种整体观、脏腑相关思维的人,是很难明白里面的道理的。
[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5)]收录于合集 #车前子
3个
上一篇水肿胀满、腹中积滞、胸中胀满,一味中药打通二便,引水归海
[color=rgba(0, 0, 0, 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