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在体内淤积久了,就变成了粘稠的痰液,进而升级为痰湿。
一个人痰多,除了外因,还有内因。
对此中医有很好的解释:脾为生痰之源。
这要从脾胃的功能谈起。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就要进入脾这个中转站。脾将之分为有用的营养物质和没用的废物,营养物质要运输到心肺,进一步加工成气血,没用的废物则被运到肠道,产生大小便排出体外。
痰湿是怎么来的呢?一是吃进去的太多,脾胃运转不开;二是脾胃功能受到损害,运输能力下降。总的来说,脾胃虚弱是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湿的根本就是健脾。
怎么知道自己体内有痰湿呢?中医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因为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
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没有其它症状,但若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食、黏性食物,很快就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头痛,头皮蒙,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以及身体发沉的状况。
这个时候,如果吃上一点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
二陈丸是二陈汤的中成药,二陈汤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组成,寥寥四味药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快速祛除体内痰湿。虽然这个药方多是用来祛痰、助消化,但后来很多怪病大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
这里的怪病是指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在作怪,只要把痰化掉,这些病不治而愈。
比如,有个人长期口干,吃了不少滋阴的药物,不单没治好,还越来越口干。细问才发现,原来他有打鼾病史。这下就明了了,人打鼾时鼻吸不利,就会用口呼吸,消耗大量喉咙水气,一下子就把口吹干了。这个时候把痰化开,人就轻松了,痰一减少,呼吸顺畅不打鼾,口自然就不干了。可见口干是影子,有痰才是根子,拔掉根子就没有影子。
也有一些疑难杂症也是由痰作怪,比如癫痫。所谓癫痫的机理,就是脑髓深处有一团白痰积聚,而这积聚会随着你发脾气,吃生冷饮食、各种粘腻饮食,进而逐渐变大。长大后就会压迫到脑神经,引起神经元异常冲动,一冲动,人就会抖动。所以只要那口寒痰能化开吐出来,自然就好了。
体内痰湿重的人,可能还会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高尿酸等等的困扰。
因此,往小了说,二陈汤可以给身体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大病。
二陈汤的组成: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
半夏这个药很神奇,它是化痰的神器,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会用到半夏。半夏,性温,可以温化痰湿,又能降气,可以推动痰湿往外走。人体的痰湿就像黏在碗筷上的油腻一样,半夏就像清洁剂,进入体内,痰浊就会化开。
脾胃虚弱是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湿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
健脾用什么呢?这里用的是陈皮和甘草。
陈皮,气味特别清香,中药的香。这种香有什么作用呢?能醒脾,让困倦的脾胃清醒,就会卖力地干活,而且干得很痛快。
甘草味甘,色黄,形圆,所有外在的象,都是中土之象,属于土气的特征。甘草的这个特征,能够守固中土,土气在人身上,就是脾胃之气。而万物由土而生,复归土而化,故能补脾。张仲景就非常喜欢用炙甘草补脾。脾胃有了营养支持,干活也会更卖力了。
为什么要用茯苓呢?
痰是在湿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也就是说先有湿再有痰,如果把湿气去掉,痰自然就少了。茯苓味淡,煮水喝,觉得好像没有味道一样,但是喝下去,就能让藏匿在身体脏腑经络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二陈汤是化痰方子中的鼻祖,能从头到脚去掉油烟般的痰浊。如果是清稀的寒痰,可以加干姜6克。如果是黄黏的热痰,可以加黄连6克、竹茹3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