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检察院实施‘三色融合’工作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抓重点领域公益保护,是‘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的有益探索。”近日,人大代表评价方城县检察院工作时如此说。 “三色融合”公益诉讼工作机制,是着眼方城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物古迹,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特色资源重点保护,突出公益诉讼特色的工作机制。近年来,该院启动该工作机制,进行了不断探索,在三个重点领域做出了成效。 赓续革命基因,涵养地方文化“红色”。方城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有纪念设施3处、战斗遗址2处、革命旧址10处、烈士陵园(墓)8处。针对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不力、保护不到位的问题,该院充分运用磋商协调、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履职、加强管护。 几年前,该院干警开展专项调查中发现,小史店镇烈士墓地野草丛生,荒芜萧瑟,无坟无冢,无碑无文。1947年冬至1948年春,著名的“豫西牵牛”和(北)平汉(口)突击战中,100多位伤员经抢救无效牺牲,就安葬在此地。该院同小史店镇政府多次召开“面对面”的“磋商”会议,研究纪念馆建设资金筹备事宜,并邀请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实地调研进行磋商,最后妥善解决了资金难题。将陵园墓间道路进行了硬化,按照县烈士陵园墓碑标准设计并设置墓碑,并全面绿化净化陵园环境,建成了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烈士陵园。 护航“民生工程”,守护地域生态“绿色”。该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多次与案发地政府联合开展“携手清‘四乱’守护新生活”专项行动,关停违法开采矿山企业,整治破坏生态环境不法行为。 该院以“河长+检察长”机制为依托,积极同南水北调管理部门对接,采用“清单式”工作法,推进调查取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隔离网维修、绿化带养护、跨渠桥清洁等方面易发问题,列清单建台账,对照问题逐一查证,必要时向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落实。 2023年,利用检察技术手段,运用无人机航拍,巡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一渠两侧存在的隐患风险,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清除整改隐患。办理的利用无人机巡航南水北调工程案件,被省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 与平顶山市叶县检察院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和履职合力。 传承历史文明,擦亮遗址文物“古色”。方城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存留有张释之祠墓、张骞桥、博望古城,还有中华曾氏祖根地古缯国遗址、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丝绸之路源头标志佛沟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 方城县检察院针对在检察办案中发现的张释之祠墓破坏严重问题,制发怠于履行职责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县文广旅局进行初步整改修缮,建立文物长效保护机制,设置省级文物保护标识牌,安装智能提醒装置,推动县政府投入180余万元对县域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 同时,针对石窟寺文物保护滞后、结构失稳、风化侵蚀以及部分摩崖造像人为损坏等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方城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及修复实施方案》,及时督促行政机关制定整改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理、维护,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针对行政职能部门对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该院邀请具有文物、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定期进行“回头看”。召开现场听证会,以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审视监督整改成效。
来源:南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