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副中心 建功新时代 为民增福祉 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 中共南阳市委书记 朱是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到南阳,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当前,南阳的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乘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东风,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南阳多年来的愿望得以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让南阳迎来了加速蝶变、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书记楼阳生先后4次莅临南阳调研指导,足迹踏遍所有县市区,并主持召开两场推进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六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和正确把握“六个关系”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委的关心支持,为我们建强副中心、建功新时代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南阳讲话指示,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个河南”,紧扣“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强力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发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忠诚践行领袖嘱托,大快发展、大惠民生、大抓党建,一批过去想办要办但没有办的事情正在见到成效,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势、迈出重要步伐。近三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好态势好气势!成绩值得肯定,但当前南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市上下要乘势而上、扬长补短、再接再厉,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一、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规模能级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视察河南时提出的要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四张牌”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与省委对南阳提出的“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形成辐射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的增长极”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基础能力体系“四个体系”建设,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 (一)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发展硬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到南阳,要加快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全面推动产业提质扩容升级。 一要在产业聚链成群上发力。做强产业链,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引领,迈向中高端、关键环;另一方面,要注重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各个重点产业链要注意不能只满足于现状,不能只做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一定要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人才引育平台,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延伸,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下一步,全市现有重点产业链都要按照链群式发展的思路,着力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产业间横向耦合,能够融入全省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的链群,要紧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找准定位、主动融入;独具南阳特色的产业链群,也要在做优生态、集聚成势、成链成群、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良好的产业生态,是企业茁壮成长、产业集群集聚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推进产业聚链成群,关键还是要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创优环境,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不断创优产业发展生态。要抓好招商引资。南阳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引进型发展之路。要认真落实市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分类处置反馈、项目签约落地研判、项目考核评价等三项工作机制和县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中心城区五条措施,全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要强化资金争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机遇,精心包装项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领域资金争取力度,确保各类政策性资金争取总量稳定在全省前三。要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看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完善不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便捷不便捷,物流成本有没有比较优势;“软环境”就看政府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效能高不高。只有把软、硬环境都提上去了,营商环境才能不断优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出台我市“1+3+N”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物流、用能等生产经营成本,打造近悦远来的“六最”营商环境。 二要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其规模和速度决定着未来。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都是在新质生产力上发力,进而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黄奇帆提出的当今“五大件”,即智能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柔性显示终端、AR/VR智能可穿戴设备、3D打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力方向,谁能占据市场、占领高地,谁就能够赢得未来。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布局产业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依托现有基础,在战新产业、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寻找切入点,“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政策,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加快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尽快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 三要在做大做强企业上发力。企业是地方发展的主力军,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与企业发展的快慢密切相关。建强副中心,企业是主力,企业家是主力军。如果南阳有一大批像牧原、龙成、宛西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好。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效率导向,一手抓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手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强力推进“千企升级”行动,鼓励企业加快实施“三大改造”,推进“创生个、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科技创新型企业占领制高地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级干部必须树牢“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自己”的理念,大力发扬“六心”服企精神,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着力解决好企业用工、用电、用水、用气、融资、土地、仓储、物流等“急难愁盼”问题,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在南阳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其他各方面成本都降到最低,切实当好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政企携手,共渡难关,加快发展。要持续办好“企业家节”,做好功勋企业家评选,让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激活发展动力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省委“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摆在第一位的战略。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育主体、建平台、聚人才统筹推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更具影响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方面,要在高能级平台打造上突破。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建设中原农谷、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聚焦高能级创新平台大突破,激活创新驱动主引擎。要推动现有创新平台提能增效。近年来,我们围绕21个重点产业链抓平台、促创新,牧原实验室、国际非开挖研究院、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东方光微研究院等先后挂牌成立,全市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6家,要把这些创新平台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力争形成每个重点产业链都有知名院士加持、大院大所加盟、科创团队加力的创新大格局。要借势借力建设一批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链,依托创新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省级实验室。 另一方面,要在高层次人才引育上突破。放远眼光、舍得投入,密切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落实好“市级人才池”、诸葛英才计划等政策,统筹组织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和招才引智大会,建设好人才公寓、专家公寓,解决好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保障。 (三)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提升发展承载力。副中心城市要有副中心城市的样子。要站位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强化“中心突破、组团发展、全域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以“一中心三组团”为引领,打造南阳都市圈,带动市县乡村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吸引力。 一要提高产业承载力。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是基础和核心。凡是地方有立得住、叫得响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就能吸附人口、吸引企业、吸纳就业,进而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坚持靶向施策、重点突破,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现城镇产业能级大跃升。中心城区要加快提升“首位度”。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各区与“五大战区”、发改、招商等加强联动,集中力量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加快推动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光电产业体系、航空产业示范区、中欧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圈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文旅文创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中心城区产业振兴,带动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持续提升,真正把“龙头”昂起来。县域发展要升级提档“开发区”。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专营店”模式,做大做强开发区载体,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把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做强做精、做到极致,支撑实现县域生产总值、四上企业、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四个倍增”。邓州、方城作为市域副中心城市,要加快促进主导产业耦合集聚、链群发展,不断在中部百强县榜单中争先进位,努力为全市大局多作贡献。乡村两级要盘活做优“土特产”。把兴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围绕本地特色资源禀赋,制定科学有效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或乡村振兴产业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激活乡贤经济,积极拓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要提高人口承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南阳作为人口大市,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我们建强副中心的重要优势。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一定要高度重视“人”的问题,通过做强产业、加快城市更新提质、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不断提升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力、承载力和集聚力。一方面,要立足当下抓更新、提品质。城市形象也是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精筑城、强功能、优管理、兴产业、惠民生、广聚人、运营好”,围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创宜养的现代化城市,加快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聚集。中心城区要按照“一河九园九片区”布局,加快推进城建十大工程,突出抓好骨干路网、片区开发、雨污分流、明线入地、出入市口整治、“双违”整治、精品街打造、断头路打通等重点任务,科学布局规划建设好各类学校、医院、幼儿园、托育、健身等场所,强力推进“净美城市”攻坚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做足做好精细化、绿色化、便捷化、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城市服务,让老百姓生产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心、更美好。县一级要以县城为引领,带动市政公用设施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延伸,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智能、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列入试点的中心镇要立足资源禀赋,科学制定规划,将中心镇打造成吸引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抓优生、促均衡。正确看待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算大账,算长远账,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着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促进人口优生优育、均衡发展。要将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与人才引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等有机结合,使南阳成为青年人才的首选地、汇聚地、扎根地、创业地,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提高人口承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人才承载力、科技承载力,尤其是市本级,要有前瞻30年抓科技、聚人才的理念,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大专院校、高科技创新企业,为高层次人才来宛工作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刚柔并济大力扩充南阳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承载力、人才承载力,进而增强南阳的城市竞争力。 三要提升环境承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不仅仅体现在让老百姓好就业、好出行、好入学、好就医、好买房上,同时也要让老百姓享受到绿色的公园、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湖、清洁的土壤,切切实实获得环境幸福感。要以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为目标,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做大绿量。坚持规划引领,按照“能种尽种、见缝插针、科学绿化”的原则,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迅速掀起今冬明春造林绿化热潮,确保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举创成。另一方面,要守牢底线。站位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确保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实现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坚持精准治气、系统治水、源头治土,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十大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坚决不搞破坏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破坏资源承受强度的项目,打造践行“两山论”的标杆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镇化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萧条为代价。在做强产业、做优城市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带动乡村加快振兴。要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作为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遵循,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研究制定南阳“千万工程”方案,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支撑,分区分类做好乡村规划,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现“五大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千万工程”的南阳样板。 (四)加快建设基础能力体系,塑造发展新优势。基础能力作为区域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更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发动机”。南阳要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增强对周边区域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竞争力,就要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强化弱项,不断提高基础支撑能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一要构建完备交通体系。交通兴则城市兴。要在加快推进唐河航运一期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二期项目入规,尽快实现“通江达海”;加大白河航运项目工作力度,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中期调规,早日开工建设。一体推进姜营机场改扩建与机场迁建。要继续加强向上对接汇报力度,争取入规的高速公路和高铁项目早日开工、建设项目早日投用。特别是南信合高铁项目,要推动尽快开工建设。在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同步规划建设航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区等,积极招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落户南阳,降低物流成本,做强物流产业,切实把枢纽地位转化为枢纽经济,借助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带动大发展。 二要打造新型能源体系。能源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不仅是“双碳”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推动新能源从补充能源走向主体能源,化石能源从主体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降低能源成本,不仅是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南阳发展新能源基础条件良好,关键要有系统思维、全面发力,加快构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产供储销”全链条的新能源保障格局,切实让能源保障安全供应、绿色低碳、价格低廉。关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问题,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以资源换项目、以市场换项目,围绕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生物质能、氢能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三至五年内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要做优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对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意义重大。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淮河国家水网大动脉、主骨架的源头,我市发展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天独厚。为此,我们以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谋划了市级水网架构,并细化为5大类118个项目。要主动作为,立即行动,加大项目包装争取力度,抓紧申报建设市级现代水网先导区,推动规划变项目、项目变效益。 四要建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关键抓手。今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要抓好具体落实,争取政策资金落户南阳。同时,按照《南阳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在信息通信、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等领域集中发力,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以邻里中心、乡里中心为载体,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商业圈、文化圈、养老圈、就学圈、就医圈,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南阳人民共享副中心城市建设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打造践行“江山论”的典范城市。 (一)实现“业有所就、业有所成”。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个人来说,是获得收入、追求幸福的基本途径;对社会而言,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稳住就业,居民才有收入,才有能力消费,才能稳住经济社会大盘。我们既要扩大就业容量,也要做优就业服务,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吸纳就业的稳定器。要以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做大做强、做多做活市场主体,千方百计稳岗扩岗,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要大力支持灵活就业,积极发展快递、外卖、网约车、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做大“夜市经济”“地摊经济”,为群众增加更多弹性就业岗位,让大家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岗位需要和技能需求精准匹配,为劳动者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就业增收,有证无证大不相同,一旦拥有一项技能,就很容易找到工作,并且收入提升;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更是十分紧缺、求贤若渴。要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紧紧抓住“持证”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二)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坚持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结合城市更新提质,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对中心城区行政事业单位腾退出来的办公用房,部分中职学校整合、普通高中外迁后的校舍,要优先用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从根子上解决好学位供给矛盾。要稳妥推进“两集中”。推进“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符合城乡发展实际。要结合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提质发展高等教育。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凡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无不是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面对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区域竞争,必须大力实施高校倍增和内涵提升计划,提高全市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要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市职教园区,要坚持产教融合,集中精力办好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三)实现“病有所医、病有良医”。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随着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健康观念逐渐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加快健康南阳建设是当前的重要工作。要资源重组、扩容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市中心医院、中医院新院区、眼科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要放大优势、做强特色。南阳作为医圣故里、仲景文化发源地,发展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期间,要求我们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叮嘱我们,要把中医药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具有独特优势,要支持中西医融合发展,深入研究仲景经方,充分利用道地药材资源,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要创新业态、振兴产业。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聚焦药材加工、仓储物流、药物研发、医药装备制造、健康饮料、保健品等领域,招引一批引领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鼓励支持重点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促进产业集群集聚。要推动医疗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结合,培育发展新业态,大力实施“中医药+”计划,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四)实现“老有所养、弱有众扶”。评价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我们要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让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让困难群体保障更有温度,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南阳。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按照提质扩面的要求,持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服务与邻里中心、乡里中心建设相结合,科学布局,完善功能,实现全覆盖。要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集中托养中心,把农村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起来,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要加大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临近年关,天气寒冷,要高度关注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坚决防止发生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 三、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高效能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保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把握“强基层”和“善治理”的关系,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南阳样板”。
(一)筑好基层善治“桥头堡”。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要筑牢阵地。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这方面,南阳已经形成了不少好经验,比如,发源于邓州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乡村治理的“金钥匙”;又如,内乡县湍东镇“一保五滤”化解电动车交通事故纠纷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为南阳增了光、添了彩。下一步,既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也要进一步挖掘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巩固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广“一保五滤”工作法,在推动基层善治上创经验、创品牌、创特色,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治理效能。要织密网格。网格化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法宝。要以“三不四零”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为抓手,深化拓展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坚持“多网合一、一网多能”,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把民生实事办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群众需求解决在网格。要数智赋能。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驱动力。要对标先进,加快构建“1+3+N”智慧城市体系,拓展数字城管、数字交通、数字乡村、数字社区、数字楼宇等应用场景,以科技力量让社会治理更高效、更智能、更管用。 (二)擦亮法治诚信“金名片”。建设法治诚信南阳,既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依法治市的关键抓手,更是顺应企业和群众对公平正义、守信践诺期待的必然要求。要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方位构建法治信用体系,让尊崇法治、诚实守信在南阳大地蔚然成风。打好法治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定心丸”。要对标深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经验做法,围绕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南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让企业安心舒心放心在南阳投资兴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打好诚信牌。信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南阳素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要把厚道诚信作为靓丽的城市名片,牢固树立“诚信赢天下”的理念,以巩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诚信品牌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企业诚信度和全民诚信水平。 (三)唱响精神文明“协奏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踏上复兴之路,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移风易俗,充盈新风正气。要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必须进一步提高警惕,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切实维护好党的形象。要持续提升舆论引导力。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过“网络关”,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危机意识,增强对网络舆情的发现力、判断力、处置力,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努力为全市发展营造清朗空间。 (四)筑牢安全稳定“生命线”。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始终绷紧安全稳定弦,算好政治账、生命账、经济账、社会账、声誉账、责任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常态化开展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反恐维稳、扫黑除恶、社会治安、信访稳定、防灾减灾等工作,为拼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临近年底,各类矛盾问题比较集中,不稳定因素增多,要坚决做好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按照“解决问题、解开心结、依法处置、搞好稳控”的要求,紧盯重点领域,一类一策、一案一策,集中破难攻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最大限度地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 四、强化高水平党建,锻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加强党的领导,是高质高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稳党建“第一责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堪当副中心城市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一)筑牢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建强副中心、建功新时代,更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从一而终地保持政治忠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对党忠诚,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从来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对南阳各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实绩实效诠释忠诚担当。 (二)抓实主题教育。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处于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要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从严从实,保持恒心定力,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学好是基础。要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悟,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用好是关键。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真正把主题教育激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效果是核心。“建新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落脚点,要把握建功导向,以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实际业绩、为民服务造福的具体行动、防风险守底线的最终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三)树好实干导向。成绩是干出来、辉煌是拼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等出来的,唯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当前,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异常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狮子型”干部、“老黄牛型”干部,通过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好党组织推荐和干部自荐两个制度,打破传统思维和固化格局,大胆选拔使用那些敢扛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细化激励干事、包容失误、鼓励担当的容错纠错机制,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持续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让我们的干部在克难攻坚、闯关涉险时因为有底气而心无旁骛、因为有定力而义无反顾,让干事创业成为南阳干部的主流。 (四)建设清廉南阳。作为深受优秀官德文化浸润的南阳干部,要善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涵养廉洁文化,厚植清廉根基,织密思想防线,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自觉做廉政、勤政的表率与榜样。市委将旗帜鲜明反腐倡廉,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减存量、遏增量。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也是腐败,甚至比腐败危害更大。效能监察中心一定要切实发挥作用,坚决整治各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效能低下等问题。纪检监察工作要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有机统一,既要从严打击违法乱纪行为,也要注重教育挽救保护干部,把“治未病”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把工作重心放在日常监督上,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同志们,建强副中心、建功新时代,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面对时代重任、区域竞争、群众期盼,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担当作为、拼搏奋进”的使命感,增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增强“南阳发展、我的责任”的责任感,树牢“主人翁”意识,发挥“先锋军”作用,紧扣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目标,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持续开展“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振奋精神再出发,远谋近施科学干,高效闭环抓落实,坚决做到“政治力强、观念先进、行动迅速、善作善成、勇争第一、廉政为民”,奋力推动南阳“盆地”变“高地”,城市“定位”变“地位”,不断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争先进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中勇立新功,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自朱是西同志在2023年11月23日南阳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次读书班上的讲话) [color=rgba(0, 0, 0, 0.9)]来源:南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