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2025年极端天气开场:暴雪、风暴齐袭,气候变暖警钟长鸣

[复制链接]
001 发表于 2025-1-4 12: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
2025-1-4 12:18:50 558 0 看全部
一、2024 年高温破纪录,气候变暖加剧

回首 2024 年,我国的气候形势令人瞩目,全国平均气温攀升至 10.9℃,一举刷新了 1961 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较常年偏高 1.01℃,再次向世人敲响了气候变暖的警钟。这一年,全国各地普遍偏暖,19 个省(区、市)气温达到 1961 年以来最高,7 个省份位列历史第二高。
在高温天数方面,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0℃)日数达 15.6 天,较常年偏多 6.6 天,为 1961 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 2022 年。重庆以 77 天的高温日数独占鳌头,其持续高温日数更是长达 34 天,在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高温榜中位居首位。新疆吐鲁番东坎以 125 天的 35℃以上高温天数笑傲群雄,吐鲁番市区、云南元阳和元江也毫不逊色,均达到 123 天,意味着这些地区全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被高温笼罩。
高温肆虐之下,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首当其冲。在北方,高温加快土壤失墒,使得河北南部、山西南部等地玉米、大豆播种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剧增,缺苗断垄现象频发。病虫害也趁虚而入,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肆意繁殖。而在南方,长时间的高温、干旱,让作物饱受日灼病、病毒病等病害的折磨,粮食作物减产降质,畜禽生长缓慢、疫病频发。为应对高温,农户不得不增加遮阳、灌溉等防御措施,生产成本大幅攀升。
二、2025 年初雪将至,西北成重点区域

(一)冷空气增强,暴雪预警拉响
步入 2025 年 1 月,上旬前期冷空气活动略显疲软,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1 - 2℃,北方部分地区甚至偏高 3 - 4℃。不过,天气舞台瞬息万变,上旬后期冷空气陡然发力,气势汹汹而来。气象预报精准捕捉到这一变化,新年首场暴雪已然在来的路上,而西北地区毫无悬念地成为这场雪之盛宴的焦点区域。
据预测,部分地区将被暴雪连续 “轰炸”,持续时间长达 48 小时之久。雪花纷纷扬扬,不舍昼夜,局地累计降雪量更是有望突破 20 厘米,这般景象,仿佛要将大地雕琢成一个银装素裹的梦幻王国。像是阿勒泰、塔城、喀什等地,仿佛被大自然选中,成为雪的 “宠儿”,最高 12 毫米的降雪量,在新疆高寒地区,地面很快便会堆积起好几厘米厚的雪垫,一脚踩上去,“咯吱咯吱”,奏响冬日的乐章。
(二)降雪范围偏移,南方亦迎雨雪
往年同期,雪似乎偏爱北方大地,南方鲜少能分得一杯羹。但今年却大不一样,这场降雪像是要打破常规,范围大幅偏移。除了西北等传统雪区雪花纷飞,南方地区也惊喜地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呈现出 “南北同框赏雪” 的奇妙景观。
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地区,这些地方仿佛被大自然的画笔轻轻一点,瞬间化作白色仙境。部分地区还会上演雨雪混合降水的独特戏码,雨中有雪,雪中夹雨,让人啧啧称奇。从四川、重庆、贵州等老牌 “湿润区” 率先开场,再到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陆续加入,雨雪范围不断扩大。虽说南方的雪大多集中在高海拔处,大部分地方以降雨为主,但这丝丝细雨、点点雪花,也足以让南方的小伙伴们兴奋不已,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难得的时刻。
三、四风暴胚胎共舞,1 号台风引争议

(一)南海西太现胚胎,分布互动复杂
目光投向南海及西太平洋这片广袤的海域,那里风云变幻,如今正有四个热带风暴胚胎在波涛之上 “共舞”,演绎着大自然的雄浑壮阔。从卫星云图俯瞰,它们呈 “品” 字形分布,宛如三颗璀璨星辰拱卫着中心的明珠,这种独特布局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大气动力学原理。
“品” 字形的格局,使得四个胚胎间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外侧的胚胎,如同忠诚的卫士,其携带的水汽与能量,或被卷入中心,为内部胚胎的成长 “添砖加瓦”;又或在气流的拉扯下,改变自身的移动路径,像是被无形的丝线牵引,偏离原有的轨道。中心的胚胎,犹如风暴的 “眼”,吸引着周围的气流汇聚,自身在吸纳滋养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影响着周边胚胎的发展节奏。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对位置,以及各自携带的能量多寡,如同一场微妙的博弈,时刻左右着未来风暴的走向。
(二)1 号台风判定难,争议焦点何在
在这四个胚胎之中,2025 年第 1 号台风的认定,如同迷雾中的谜团,在气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争议的焦点,首当其冲的便是台风强度的判定标准。按照传统定义,台风需达到一定的中心风力、气压等指标,可如今这个疑似 1 号台风的系统,各项参数在不同观测手段下呈现出细微差异,像是风速的测量,由于海面粗糙度、观测高度等因素干扰,不同仪器给出的数据时有波动,使得其是否真正迈过台风 “门槛” 变得模糊不清。
生成时间的确定更是众说纷纭。风暴胚胎的孕育,犹如胚胎在母体内的成长,难以精准捕捉其诞生的瞬间。是最初云团开始聚集之时,还是核心对流初次爆发之际?各方气象机构依据自家的观测网络、数据分析模型,各执一词。这不仅是学术上的争论,更关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倘若误判,可能导致对风暴路径、影响范围预估出错,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便会陷入被动,沿海地区的数百万民众、无数的生产设施,都将暴露在风暴的威胁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四、异常天气频发,气候变化信号凸显

2024 年的高温纪录与 2025 年初的暴雪、风暴胚胎齐聚,绝非偶然的巧合,实则是气候变化向人类发出的强烈警示信号。气象专家深入研究后指出,这些极端天气事件背后,全球气候变暖是最为关键的 “幕后推手”。随着全球气温的节节攀升,大气环流、海洋温度、水汽循环等诸多气候要素都被打乱了原有的节奏,进而催生了高温、暴雪、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的肆虐横行。
聚焦国内,西北地区、华北西部以及西藏东部等地在 2024 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2 - 4℃,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领域已然显现出诸多变化。在生态方面,气温升高加速了冰川的消融退缩,使得高山地区的积雪量锐减,以其为水源的河流径流量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变得愈发不均,进而对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生态系统造成冲击,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接踵而至。农业生产同样深受其害,作物生长周期紊乱,原本适应本地气候的品种如今出现 “水土不服”,病虫害乘虚而入,让农户们防不胜防。
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无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农业生产首当其冲,高温、干旱、洪涝、暴雪等灾害交替侵袭,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屡见不鲜,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水资源分布失衡,干旱地区缺水状况雪上加霜,而暴雨洪涝又让湿润地区饱受水患之苦;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重重考验,道路、桥梁在暴雪、洪水的冲击下损毁严重,供电、通信线路更是不堪一击。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全社会必须即刻行动起来,采取更为有力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逐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植树造林、恢复湿地,提升生态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增强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在气候变化的汹涌浪潮中站稳脚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五、未来天气展望,各方需积极应对

(一)全国多地有变化,雨雪降温并存
气象部门预测,新年首场暴雪拉开帷幕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开启降温模式。西北地区作为暴雪的主战场,部分地区降雪量达到暴雪级别,像是新疆北部、青海东部等地,茫茫白雪将天地连成一片,道路积雪深厚,车辆行驶缓慢,行人步履蹒跚。南方地区也不甘示弱,迎来今年首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高海拔山区银装素裹,低海拔地区则是细雨纷飞,雨雾朦胧,给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信息频频传来。
而在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域,那四个热带风暴胚胎正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它们未来的走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至少有两个胚胎有望在 72 小时内 “升级” 为热带气旋,届时,沿海地区将严阵以待,加强海堤巡查、渔船回港避风等防御措施。尽管冷空气频繁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相较于常年同期,依然维持偏高态势,只是这偏高的气温,在极端天气的冲击下,并未给人带来太多暖意。
(二)防寒防滑早准备,节能减排共行动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公众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添衣保暖,家中备齐防寒物资;出行时,驾车的市民换上雪地胎、备好防滑链,步行的人们穿上防滑鞋,小心翼翼地穿梭在雨雪之中。农业生产领域,农户们忙着给农作物覆盖保温材料,加固蔬菜大棚,为牲畜增添保暖垫料、储备充足饲料,尽最大努力减少低温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刻不容缓。气象专家呼吁,公众应积极践行节能减排,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绿色出行、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政府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加速技术创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减缓气候变暖的脚步,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宜居。


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001
管理员给TA私信

查看:558 | 回复:0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18336672352 0377.net 版权所有 邮箱:bimingfeng@vip.qq.com ICP备案号: ( 豫ICP备2022020656号 )
Copyright © 2002-2024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